相关数据包




Z 值反映的是被检者与正常同龄人之间骨密度(BMD)的差异。比如说,被检者的年龄是 30 岁,Z 值就是与 30 岁年龄段的正常人骨密度平均值相比较。Z 值的正与负分别表示高于或低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的骨密度。Z 值与 T 值一样,也是一个用标准差(SD)来表示的相对数值。
判定标准:
Z 值>-2 表示被检者骨密度在正常同龄人范围之内;
Z 值<-2 表示被检者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大;
判定标准:
Z 值>-2 表示被检者骨密度在正常同龄人范围之内;
Z 值<-2 表示被检者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大;
注意:Z 值正常并不表明被检者骨密度完全没有问题,例如,老年人 Z 值正常,不代表其一定没有骨质疏松或是发生骨折的风险很小。
这是因为:在同一年龄段内,即便是正常老年人,也同样存在着与增龄衰老相关的骨量丢失、骨密度减低及骨骼脆性增加,这种情况下,显然不能用 Z 值来判断有无骨质疏松,而应参照 T 值来准确判断患者骨密度情况。
换句话说,Z 值虽然可以反映被检者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但对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意义不大,临床主要用于儿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下面,就用一张图来说明 T 值与 Z 值的临床意义。其中绿色代表骨密度正常,黄色代表骨量减少,红色代表骨质疏松:
中国女性骨密度参照曲线图
该患者是一位 60 岁的女性,骨密度检查 T 值是 -3.0,已经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而她的 Z 值为 -0.4,尚处于同龄人正常范围以内。
骨密度检查与评估的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做骨密度检查;
2. 做造影检查(包括钡餐透视)、核医学检查的病人,至少三天后再做骨密度检查;
3. 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时不宜检查,如果一侧髋部有假体就做健康一侧的髋部骨密度检查。
4. 脊柱变形无法平卧者应避免检查。
5. 骨密度往往需要同时检测多个部位,通常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如腰椎(L1~L4)、髋部和前臂。而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往往不一样,诊断时「就低不就高」,以最低骨密度值作为骨密度的诊断结论。
哪些人群需要做骨密度测定?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在 2017 年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指出了骨密度测定的临床指征,包括:
65 岁以上女性、70 岁以上男性;
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 65 岁以下女性和 70 岁以下男性;
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
X 线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结果 ≤-1 者。
附录一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是
○否
2、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是
○否
3、您经常连续 3 个月以上服用 可的松、强的松 等激素类药品吗?
○是
○否
4、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 3cm?
○是
○否
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是
○否
6、您每天吸烟超过 20 支吗?
○是
○否
7、您经常患腹泻吗?(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是
○否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 45 岁之前就绝经了?
○是
○否
9、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 12 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是
○否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萎或者缺乏性欲这些症状?
○是
○否
说明:以上任意一题答案为「是」 ,则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建议骨密度检查及密切关注其变化。
附录二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OSTA 指数的计算方法是:OSTA 指数 =(体重–年龄)X 0.2
评定方法:
OSTA 指数>-1 属于低风险级别,
OSTA 指数在-1~-4 属于中风险级别,
OSTA 指数<-4 属于高风险级别。
编辑 | 江十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